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数据称,全球糖尿病的患者人数为4.15亿,患病率8.8%,其中75%的患者分布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国糖尿病患者数为1.10亿,居全球首位,根据目前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预计到年将达1.51亿。
与“糖尿病第一大国”这个名头相应的,是过低的患病知晓率(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仅为68.1%,也就是说,有1/3的糖尿病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病!)。一项关于糖尿病的认知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糖尿病的防范意识与认知均有待加强,大家对糖尿病存在许多误解,比如——
误解一:糖吃多了就会得糖尿病
首先要说的是,多吃糖对身体肯定没好处。因为多吃糖会发胖,肥胖很容易诱发糖尿病。
但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到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致使糖的吸收与利用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而与糖的摄入并无直接关系。
白糖、红糖等单糖由于其极易吸收而引起血糖的迅速升高,使受损的胰岛更加难以负担,加重病情。但不能因此将糖类食物(主要指米、面等碳水化合物)一概而论,糖类食物的摄入量不宜过低,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以及增加运动才是预防糖尿病的根本措施。
误解二:得了糖尿病就要饿肚子
恰恰相反。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故意少吃会增大低血糖的风险,而低血糖是很危险的,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发生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就可能将数年血糖控制的心血付之一炬。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能量控制,营养均衡”。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自身状况,在营养师或者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能量合理、营养均衡的饮食结构。
误解三: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主食
如我们之前所说的,米、面一类的主食(即糖类食物)不但要吃,摄入量还不能过低。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本来就不好,如果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很容易引起低血糖。
我们可以选择杂粮杂豆和土豆、山药之类消化吸收速度较慢的食物品种,它们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比米、面更小。
误解四: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有些人体检空腹血糖正常就以为自已不是糖尿病,其实未必。因为2型糖尿病的早期也常出现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很高的情况。
因此,必须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查,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且身材肥胖的人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餐后血糖情况。
误解五:尿糖阴性就能排除糖尿病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必须尿中有糖,否则就不是糖尿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血糖在肾脏的排泄过程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血糖浓度、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和再吸收能力。如果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降低,而对滤出血糖的再吸收能力尚好时,血糖浓度虽高但无尿糖,医学上称之为“肾糖阈增高”;反之称为“肾糖阈降低”,即血糖浓度正常,尿糖却呈阳性。肾脏排糖功能不正常的人,尿糖检查不能准确反应血糖浓度的真实情况。因此,我们不可依据尿糖来诊断糖尿病。
误解六:体重超重一定会得2型糖尿病
肥胖的确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其他因素如家族遗传史、人种以及年龄也会影响到糖尿病的发生。
事实上,有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是正常的,或只是轻度超重。
误解七:成年期发生的糖尿病肯定是2型糖尿病
我们惯常认为,成年期出现的糖尿病应该是2型糖尿病。殊不知,在多发于幼年的1型与多发于成年的2型糖尿病之间,还有一种被称为LADA的“1.5型糖尿病”——“成年迟发型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本质上属于1型糖尿病,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查呈阳性。但起病又具有迟发、隐匿的特点,发病初期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无须使用胰岛素,这点又符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所以非常容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目前估计,LADA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约占10%~15%。对于这部分病人,应争取早期确诊,尽早使用胰岛素,以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避免并发症发生。
误解八:血糖恢复正常就彻底痊愈了
有一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正规治疗,配合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就以为自己的糖尿病已被彻底治愈了。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以目前的科学水平,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也就是说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不可能真正治愈,这些病人如果不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高血糖很快会卷土重来。
误解九:控制糖尿病把血糖降下来就够了
很多人认为只要吃药将血糖降下来,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了糖尿病本质上是胰岛的代谢紊乱,除了高血糖以外,多数患者还同时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体重超标、高尿酸血症等多项症状。仅仅控制血糖,并不能很好地防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而远古大气舱针对糖尿病的起病根本,纠正胰岛细胞长期缺氧的状况:
·促进有氧代谢,增加葡萄糖消耗使血糖降低,减少糖的无氧酵解,消除代谢性酸中毒。
·有氧代谢的提高还为胰岛细胞提供了丰沛的能量,使胰岛素分泌得以加强。
·纠正神经末梢的缺氧状态,对因糖化血红蛋白增加而导致的组织缺氧与末梢神经病变均有明显效果。
·增强迷走神经张力,使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降低,体内抗胰岛素物质产生减少。
运用远古大气强化人体自身,诱导细胞生物药厂再生产,从而做到“综合控制,全面达标”,在血糖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将血压、血脂、体重控制在相应范围内,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