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建平糖尿病精准医学尚待时日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16-10-28 1:16:50   点击数:
  翁建平:糖尿病精准医学尚待时日

精准医学今年很火,其目的就是对每一个个体,能够精确评估各种诊治策略的风险和益处,能够真正告知患者怎样选择,从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29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的翁建平教授进行了关于糖尿病的精准医疗。

翁建平教授

当前糖尿病的分型是否能够实现精准医疗?翁建平教授首先从4个临床病例谈起。这4个病例各有其特点,或为明确的2型糖尿病,或分型不明。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对疾病进行精准的诊断,如何判断疗效,如何精准地预测预后?

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以及分型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翁建平教授指出,实际工作中临床鉴别分型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①诊断时的年龄: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也逐渐成为儿童糖尿病的常见类型;而初诊年龄在20~50岁者,最难鉴别。

②体重指数(BMI):BMI更适合作为阴性鉴别诊断,无肥胖或代谢综合征者更倾向于排除2型糖尿病,更可能是其它类型。

③β细胞功能:成年型1型糖尿病,诊断时有残存的β细胞功能;较长病程的2型糖尿病,诊断时β细胞功能差。

④自身抗体:GAD抗体阳性率在中国糖尿病人群为5.9%,2型糖尿病滴度不随时间递减;诊断年龄越大,阳性率越低。

⑤遗传标记:关于LADA的诊断分型还一直存在争议,是单独亚型,还是成人1型糖尿病的一个发展阶段?LADA被认为是1型和2型的混血儿。LADA与1型或者2型在遗传标记上均有交叉。

翁建平教授表示,糖尿病是异质性疾病,需要进行更为细化的疾病分型,并据此提供相应的治疗。做到糖尿病的精准诊断需要有良好的遗传学和表型基础,根据现有的基础,不足以支持精确的预测、诊断和治疗。目前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无法做到“精准诊断”。

道路永远是曲折的,不过前途也永远是光明的。翁建平教授最后提出美好愿景,假如2年后,一位50岁的2型糖尿病女患者前来就诊,他们会给其建立DNA信息档案,并植入微型芯片和智能信息设备进行血糖监测,根据动态血糖数据调整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及饮食建议。而5年后,又将从分子层面对2型糖尿病加深认识,并根据基因分析调整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

有梦想才会有未来,美好愿景早日实现也许并不遥远。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的地址
北京哪治白癜风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yfzl/1656.html